2013年1月1日星期二

信徒全面全人培育的挑戰


(本文原載於加拿大多倫多天道神學院200311月第10期天道橋)

曾幾何時,「基督教教育」(以下簡稱「基教」)是北美西方教會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差不多每一間教會,都有一位基教主任,早一陣子似有走下坡的跡象。美加神學院協會(Association of Theological Schools of Canada and United States)2002年的會員神學院數據顯示,在216間會員神學院中,只有33(15.3%)有提供基教專業訓練的學位課程[1],其中美國有27(185間神學院中的14.6%),加拿大則有六間(31間神學院中的19.4%),即只有不足兩成的加拿大神學院參與訓練基教專才的工作。
筆者在去年九月向多倫多華人教會的教牧同工作了一項問卷調查,共收回88份問卷。在88位牧者當中,約八成曾在北美的神學院受訓。其中20(22.7%)在神學院主修基教,但只有3(3.4%)現在是擔任基教牧者一職,這顯示出修讀基教的神學畢業生,只有15%能夠「學以致用」。
加拿大華人教會有著先天性的限制。在全國350間華人教會當中,大部份都是100人或以下的教會。這些教會一般只能負擔一位牧者,根本沒有能力多聘請一位擔任基教牧者。即使是較為有規模,有能力聘請多位教牧同工的華人教會,除了主任牧師外,第二位一般都是英語牧者,第三位可能是女傳道,或是近年來非常需要的國語牧者。因此,只有那些擁有四位以上教牧團隊的華人教會,才會設有基教牧者的崗位。這顯然是上面調查中發現只有三位基教牧者的主要原因。
在過去二十年來,基教在北美西方教會中已逐漸化整為零。本來屬於基教範圍內的事工,亦逐漸「獨立」或「專門化」。最明顯的例子,包括:青年事工Youth Ministry、兒童事工Children Ministry、靈命塑造Spiritual Formation、團契/小組Fellowship/Small Group、門徒訓練Discipleship、領袖培訓Leadership Development等。在這一方面,華人教會其實比北美西方教會走先一步,基教早已變成只是主日學的代名詞,教會亦自然覺得無需為主日學特別聘請一位牧者了。
從教會歷史來看,教會事工的重點往往如鐘擺般常趨兩極化。西方教會在忽略基教多年後,近年有跡象顯示基教再次受重視。本文首部分提到北美神學院開辦基教專業訓練學位課程,其實是在陸續增加當中。最近,美南浸信會宗派轄下的其中四間神學院,同時開辦「基教事工博士」(Doctor of Educational Ministry)課程。顧名思義,是與「教牧學博士」(Doctor of Ministry)課程同類型的學位課程,目的是為有心加強教會中基教事工的教牧,提供有系統、具實踐的訓練。
加拿大華人教會近年受到美國加州Saddleback社區教會主任牧師華理克的「目標導向」(Purpose Driven)理念的影響,增加了對基教的重視。其實,只要對基教基礎理念有認識的牧者及信徒,不難發現「目標導向」理念與傳統基教理念是如出一轍。華理克採用的壘球「上壘」路徑,不正正就是在基教中強調的培育信徒生命成長路徑嗎?他所強調的「委身圈」(Circle of Commitment),豈不是基教中常講的全人培育方向嗎?[2] 「目標導向」理念,就是將教會帶回全人培育的路上,讓五花八門的事工重新對焦,讓所有信徒都向著既定的目標成長,其最終目的就是要建立全然委身的基督精兵。信徒不再是「自由選擇」如何成長(甚至「不成長」),而是有系統地、按步就班地被建立成為基督的門徒。
當我們看見非典型肺炎令近三分之一仍舊上班、上學的信徒不敢返教會參加聚會;參加主餐的信徒不是心中充滿喜樂平安,而是充滿惶恐等等的現象,我們就不得不承認本地華人教會在過去這麼多年來所作的信徒培育事工,是極之不足夠的。信徒在生命的關口中,並沒有保羅那種「寧可離世與基督同住,因為是好得無比的」心態,反之是「寧可犧牲敬拜聚會、寧可犧牲與信徒相交」的心態。
「目標導向」的觀念讓教會看見「全面全人培育」的重要。「全面全人培育」,是指信徒不只是在某一方面成長,而是在五個根本性的目標上成長(即敬拜、造就、外展、關懷、事奉);也不是信徒個別成長,而是全面性地每一個信徒都一同成長。要達至這個目標,只有一個千載不變方法,就是「回到聖經去」。
今天,不少教會因著方便未信朋友參加崇拜,經文都用投影機投射在屏幕上,這本是好意,卻無意之間,變相讓信徒成無需帶聖經的習慣;這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作為牧者,作為教會領袖,我們應積極地幫助信徒「回到聖經去」。只有多方鼓勵信徒多聆聽、多細讀、多鑽研、多背誦、多默想及多應用聖經真理,「全面全人培育」的理想才會實現。筆者相信,不論是受薪教牧或是義務平信徒領袖,華人教會必須有一專責統籌教會整體培育事工的同工,負責策劃、落實、推動「全面全人培育」的工作,培育出靈命壯健的基督精兵。筆者亦建議預備進修教牧學博士的華人同工們,不妨考慮上面提及的基教事工博士課程,裝備自己成為更有效地培育信徒的牧者。


[1] 數據只包括M.R.E., M.A.(C.E.), D.Ed.Min., Ed.D.,Ph.D (C.E./Ed.)等學位課程。M.Div.(C.E.)雖是基督教教育主修,但由於絕大部份課程內容均與一般道學碩士學位課程內容相同,因此在ATS的數據中並沒有將不同的M.Div.主修分開列出來。M.R.E.M.A.(C.E.)同是基督教教育的基本訓練課程,M.A.(C.E.)只有美國的神學院開辦。D.Ed.Min.是近年新開展的實用博士學位,與教牧學博士(D.Min)相同,只是課程內容以為基督教教育為主,現只有四間美國的神學院開辦。Ed.D.Ph.D.同為學術研究博士學位(Academic Research Doctor Degree)。傳統上Ed.D.是基督教教育研究的最高學位,但由於D.Ed.Min..的出現,近年ATS會員神學院陸續將Ed.D.轉為Ph.D.,以免混淆。加拿大的神學院現只有開辦M.R.E.課程,安省佔三間,分別為McMaster Divinity College, Toronto School of TheologySt. Augustine Seminary,當中只有McMaster是福音派的神學院。
[2] 有關華理克的目標導向理念,請參閱其著作《直奔標竿》Purpose Driven Church一書。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