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日星期四

聖經詮釋對基督教教育的影響

聖經詮釋對基督教教育的影響
鄒永恆


基督教教育是一個帶領人在基督裏成長的過程,這個過程乃是透過在世界中活出信仰與人生使命來達至的。很明顯,「在基督裏成長」、「信仰」和「人生使命」這三方面,都將我們的目光指向聖經。已故的華人基督教教育家蕭克諧博士指出聖經在基督教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說,「沒有聖經,仍然可能有教育,但不可能有基督教(宗教)教育。基督教(宗教)教育是以聖經為基礎和中心的教育。」

的確,基督教教育之所以稱為是屬於「基督教」的教育工作,是因為它是以基督教信仰作為教育工作的基礎、目標及內容。聖經是基督教教育的基礎,是因為沒有聖經就沒有基督教教育。聖經是基督教教育的目標,是因為聖經展示出一個人在基督裏成長的路徑、方向和終極結果,告訴我們神人關係的終極意義。聖經是基督教教育的內容,是因為聖經就是基督教信仰的本體,是基督教信仰的權威,它就是神的話語,在「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提後3:16)。所以,要對基督教教育有正確的觀念、有正確實行,必須從聖經入手。要進行基督教的教育工作,也必定離不開聖經。基督教教育家一直相信一個事實,就是基督教教育由始至終,都是以聖經為本的教育工作。談到聖經,就不能夠不談聖經詮釋的問題了。基督教教育家指出,基督教教育的過程,是讓信徒對聖經真理從「認知」(identify)到「解釋」(interpret),再進到「內化」(incarnate)的地步,以致帶來信徒在生命中的轉化,活出基督的樣式。而聖經詮釋的結果,就直接地影響著這個過程。

華人教會在過去,在聖經詮釋的觀念方面是比較保守的。這不一定是錯的,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從客觀的觀察當中,我們可以肯定,我們現在所擁有的聖經正典文本的形成,並不是忽然之間,神在一下子、單方面的來完成衪的啟示,而是經過一個過程,正如著名華人新約學者黃錫木博士所說,「上帝啟示聖經的作為其實是一個過程:從聖經作者有一個意念要寫出來開始,經過資料的搜集、過濾、消化、融合個人的宗教經驗,以至加以整理表達,直至成書為止,甚至連早期信徒對該經卷神聖權威的印證,全都是上帝的作為。我們必需記住:原創性並不是啟示的必要條件。」當然,另一方面,著名德國的神學家Karl Barth卻提醒我們「上帝的啟示並不是在文本的背後,而是在文本之中。」意思就是說,雖然我們相信整本聖經每一卷書的成書過程都是上帝的作為(或者說是上帝藉著人所行出來的作為),而當中也牽涉到許多不同的資料來源,但是這些資料,仍然不能夠成為與聖經正典作為上帝啟示的同一地位。換句話說,只有我們現在擁有的聖經正典,才是上帝啟示的唯一憑據。聖經詮釋的任務,自然就是讓信徒可以清楚明白這一本上帝唯一的啟示,並且與它發生生命的關係。

筆者不是解經家,也不是聖經學者。筆者只是一個基督教的教育工作者。筆者所面對的、所研究的、所探討的,是如何讓聖經真理與信徒的生命與生活發生關係。談到聖經詮釋學的時候,我們當然不能夠忽略作者、文本及當時受眾三者之間的關係。但是,教會既然是神用作培育信徒成長的工具、媒介,教會就不能夠只專注上面所講的作者與文本、文本與受眾、作者與受眾之間相互的關係,而忽略了文本對今天信徒究竟有甚麼意義。換句話說,從基督教教育的角度來看,聖經詮釋的最終任務,是讓文本的信息對今天的讀者產生改變生命的關係。否則,我們就容易落到一個將聖經變成只是一個普通的文學著作來研究的地步。

這並不是說我們要放棄對文本的研究及分析,相反,這些研究是必須的,也是應當的。可是,我們不能夠忽略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文本與今天信徒的關係。使徒保羅說:「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正是要告訴我們,倘若我們只是停留在聖經作者的文本字句當中,忽略了上帝藉著衪啟示的文本對我們現代人的意義,文本的信息就只是學者們研究的知識,而不是改變人的生命之道。

其實,從客觀事實來看,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研究聖經的過程當中,很多東西是我們窮一生的精力,都不可能完全明白、不可以找出肯定的答案的。可以說,我們對於信仰的認識和了解,永遠都不可能是一清二楚的,這不是說是上帝的啟示不足夠或是有缺欠。套用黃錫木博士的一句話,「上帝是真實的,衪的啟示是肯定的,要在信仰上成長,信徒就需要學習在『不肯定』和尋索的過程中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信念站穩、成長。」

的確,談信仰,總不可能離開「信」這個字。基督徒的成長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憑信追尋認識真理」(Faith seeking understanding)的過程。而且這個「信」的過程,並不是停留在文本的研究和理論爭辯當中。我們的主耶穌為我們留下很好的榜樣,不錯,衪也跟法利賽人和文士在舊約文本的研究理論上發生爭辯,但是衪沒有停在那裏。而是透過生命的行動,將信仰活生生的展現在衪與神與人相交的當中。當人因衪的教訓要擁戴衪的時候,衪卻是退到山上禱告,與衪的父相交。當那些所謂擁有真理的法利賽人不願意進到那些被稱為罪人的人群當中,耶穌卻進到他們當中,跟他們在一起,以生命來影響他們的生命。這也就是筆者在一開始的時候提出「基督教教育是一個帶領人在基督裏成長的過程,透過在世界中活出信仰與人生使命來達至的」最直接的榜樣。筆者相信,這才是聖經詮釋學所帶來應有的終極結果。





參考書籍:

黃錫木著,《新約研究透視》,香港基道出版社,1999年。

蕭克諧著,《基督教宗教教育概論》,香港道聲出版社,1989年。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